【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主要事件:统计局公布12月份钢铁行业运行数据,结合海关进出口数据如下:
2019年12月我国粗钢产量8427万吨,同比增长11.6%,日均产量271.8万吨;1-12月我国粗钢产量99634万吨,同比增长8.3%;
12月我国生铁产量6706万吨,同比增长6.0%;1-12月我国生铁产量80937万吨,同比增长5.3%;
12月我国钢材产量10433万吨,同比增长11.3%;1-12月我国钢材产量120477万吨,同比增长9.8%;
12月我国出口钢材468.4万吨,同比下降15.8%;环比增加10.9万吨,增长2.4%;1-12月我国出口钢材6429.3万吨,同比减少504.3万吨,下降7.3%;
12月我国进口钢材148.3万吨,同比增长46.8%,环比增加44.1万吨,增长42.3%;1-12月我国进口钢材1230.4万吨,同比减少86.2万吨,下降6.5%;
12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10130.3万吨,同比增加1466万吨,增长16.9%;环比增加1065.1万吨,日均环比增加8.14%。1-12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为106894.9万吨,同比增加573万吨,增长0.5%。
供给继续释放:12月日均粗钢产量271.8万吨,环比上月提升4.2万吨,产量出现逆季节回升主要是钢价自11月份大幅反弹之后部分钢企开工率又再次出现上行,尤其是之前已经普遍处于亏损的电炉企业开工率在12月已经逐渐逼近年内高点。2019年钢铁供给总体呈现大幅扩张状态,一方面是由于环保限产放松导致之前低成本产能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则是技改投资和产能置换变相带来了部分供给增量,2019年行业供给端的滑坡成为吨钢盈利大幅萎缩的最核心因素,这与我们年度策略《进退之间》对供给退坡的前瞻性判断完全吻合;
地产支撑全年需求维持强势:我们按产量、进出口测算的12月粗钢表观日耗量261.5万吨,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月提升9个百分点,考虑到当月并未进入明显累库阶段,显示终端需求强劲。在基建未见起色情况下,全年钢铁需求持续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地产投资的增长。从单月的角度看,12月地产销售同比小幅下降1.7%,新开工增速回升至7.4%,显示在销售总体平稳的情况下,低库存对开工的支持仍然有效。2019年钢铁行业需求端的表现完全印证我们之前年度策略《进退之间》的前瞻性判断:地产销售将继续维持天量水平,是连续第五年牛市。同时由于库存偏低,地产投资增长要远强于销售,并且在投资结构上呈现前端逐步放缓,而后端崛起之势。展望2020年,低利率以及地产政策的变化方向对短期地产销售相对有利,但因为前几年的透支,很难指望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再有大幅增长。
预计中短期内地产销售以弱稳为主,直至均值回归时机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受低库存支撑,地产投资的表现仍会好于地产销售,但结构上延续2019年前端向后端转换的趋势;钢材出口维持低位:12月出口延续了前期弱势格局,单月同比下降15.8%,全年降幅7.3%。由于国内需求较强,加之以废钢为代表的原料价格较海外明显偏高,我国钢材报价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出口萎缩。伴随着2020年国内钢厂供给进一步释放,叠加地产前端需求增长的放缓,中长期来看我国钢材出口可能将筑底回升;矿价表现偏强:12月普氏价格指数相较上月均值继续上涨6.8美金,在钢厂原料补库推动下,近期进口铁矿石实现量价齐升,单月进口量更是创201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19年铁矿石是黑色产业链条表现最好的商品,一方面是由于地产强势推动钢厂产能利用率不断攀升,铁矿石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则是澳洲飓风及淡水河谷溃坝事件导致铁矿供给出现持续缺口,供需双强推动矿价中枢上移。展望未来,虽然中短期铁矿石需求依然有望维持较高水平,但海外矿山复产及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将带来6000万吨供应增量,未来矿价向上弹性不足;
对行业后期研判关注淡季累库情况:春节将近,钢铁需求逐步步入冰点,库存累积。虽然当前库存水平整体仍偏低,但近两周库存累积速度已略超去年同期,后期需重点观察春节期间累库情况。在中短期需求韧性仍在的环境下,如果累库幅度在可控范围内,那么春旺季钢价行情仍值得期待;
钢铁股估值偏低:我们认为今年经济有望企稳并小幅回升,目前时点处在企稳初期,加上春节淡季,短期传统周期行业基本面弹性有限,因此周期股阶段性地跑输大盘,资金更多流向预期弹性更大的科技等成长行业。从估值水平来看,钢铁股pb仍处于近5年低位,行业龙头宝钢股份pb仅0.73x,未来随着经济企稳的逐步确认,加上成长股估值的情绪化,后期周期板块存在补涨需求,钢铁股估值修复也将延续,建议关注标的包括方大特钢、三钢闽光、新钢股份、华菱钢铁、宝钢股份等。此外继续推荐受益于电动车大潮、锂电业务被低估的永兴材料(《切入锂电业务、不锈钢棒线材龙头再成长》,以及受益于油气投资景气的久立特材(推荐逻辑详见报告《高股息率的不锈管龙头》)。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释放力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