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北京海淀区牡丹园地铁站,一套用于发热及潜在被感染对象识别、筛查与分析的新系统2月4日正式投用。乘客进站无需停留,红外设备可自动检测体温,每分钟测试数量达300人。一旦发现乘客体温超标,即便因佩戴口罩遮挡了面部,也能通过“升级版”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准锁定,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二次检查,有效筛查疑似高热人员。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套新系统是由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旷视科技最新研发出来的,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据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新系统命名为“明骥”,基于地铁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应用场景需求,提出了“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前端红外相机,鉴别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再根据疑似发烧者的人体、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
据了解,“明骥”系统对人脸口罩佩戴进行了专项优化。“过去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依靠面部36个关键点来锁定一个人。但是,现阶段人们在公共场合需要佩戴口罩,遮挡住了大量脸部信息。针对此次疫情,我们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做到了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也能精准锁定。同时,通过人脸、人体、衣着特征的综合识别,减轻了由于公众口罩出行给‘纯人脸识别’带来的不便。”
据介绍,“明骥”系统每分钟可测试300人,实现非接触远距离测温,精度达到±0.3℃。“我们在牡丹园地铁站设置的温度值是37℃,一旦识别出疑似发热者,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同时把抓取的人脸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现场工作人员可‘按图索骥’,准确追踪发热人员,用手持设备开展二次筛查。”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测温过程中乘客无需停留,保证了通行效率,减少对公众的干扰;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疑似高热人员的精准锁定,满足了疫情防控需求。
“在地铁、火车站、机场、集中办公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如何能够快速、高效、精准地识别出高温人群,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难点之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中关村科学城面向辖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出疫情防控技术等多方面支持需求,围绕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用科技助力疫情防控。